1歲以下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超過15秒; 1歲半的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則可以集中注意力5分鐘以上; 3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大約為7、8分鐘; 5到6歲的孩子能夠達到12至15分鐘,這個階段的孩子,已經在幼兒園里了,現在根據幼兒園里課上的安排,一般是以活動課為主,一節活動課是在20分鐘左右。所以說正常孩子是能夠滿足幼兒園里的課堂學習的。 7-10歲也就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,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在20分鐘左右; 10-12歲的孩子為25分鐘; 12歲以上的孩子進入初中階段,注意力專注時間可以達到30分鐘。 和大人相比,孩子的抗干擾能力普遍較弱。但如果在學齡階段,孩子非常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,一點響聲或刺激就能讓他分心,無法沉浸在自己當前的任務中,那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問題的。 錯過了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,在學齡階段,孩子可能經常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,不知道把東西放在哪里了。做事的時候經常忽略細節,學習、寫作業時常會看錯字,審錯題,反復犯同樣的錯。 和孩子說過的話,提醒過的事,他總像沒有聽到一樣,一問三不知,需要家長反復提醒。學習時效率不高,聽過的課、讀過的書、學過的內容,孩子總是很容易遺忘。 遇到枯燥、困難的任務,孩子常會選擇逃避,或者嘗試了一會兒就選擇放棄。做事常常虎頭蛇尾,缺乏耐心,很難堅持到底,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。 活潑好動,精力充沛,很難安靜地坐上一會兒,身體總會有很多小動作。上學后容易違反課堂紀律,被老師批評。
幼兒期孩子的世界很小,他們的認知有限,做一件事的時候,這件事就是他的全世界,他很投入不會去想更多其它。家長要提供安靜環境,不打擾孩子的投入,讓他保持專注的狀態,養成習慣后做事注意力會比較集中。 孩子做任何事都會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,很多父母看到很吃力,就自然而然去幫忙。如果只是替他完成,這種無意識的幫忙行為打亂了孩子內心正常秩序,再次遇到難題他總依賴于求助,根本不會靜下心來想辦法。 成人的想法和行動與孩子完全不是一個角度,有時在父母看來做某一件事不可理解,甚至覺得無聊沒有意義,也許孩子樂在其中,非常投入。這時候如果被父母阻止打斷,打斷的是一件父母看來無意義的小事,破壞的卻是孩子的專注力。注意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。有了它,幼兒便能學到好多東西。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、思想渙散,很多有用的信息便無法進入孩子頭腦中。父母應抓住黃金年齡階段培養幼兒方方面面的能力,其中幼兒的專注力直接影響幼兒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發展,所以專注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尤為重要。 1歲以下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超過15秒; 1歲半的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則可以集中注意力5分鐘以上; 3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大約為7、8分鐘; 5到6歲的孩子能夠達到12至15分鐘,這個階段的孩子,已經在幼兒園里了,現在根據幼兒園里課上的安排,一般是以活動課為主,一節活動課是在20分鐘左右。所以說正常孩子是能夠滿足幼兒園里的課堂學習的。 7-10歲也就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,一般可以集中注意力在20分鐘左右; 10-12歲的孩子為25分鐘; 12歲以上的孩子進入初中階段,注意力專注時間可以達到30分鐘。 和大人相比,孩子的抗干擾能力普遍較弱。但如果在學齡階段,孩子非常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,一點響聲或刺激就能讓他分心,無法沉浸在自己當前的任務中,那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問題的。 錯過了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,在學齡階段,孩子可能經常忘東忘西,丟三落四,不知道把東西放在哪里了。做事的時候經常忽略細節,學習、寫作業時常會看錯字,審錯題,反復犯同樣的錯。 和孩子說過的話,提醒過的事,他總像沒有聽到一樣,一問三不知,需要家長反復提醒。學習時效率不高,聽過的課、讀過的書、學過的內容,孩子總是很容易遺忘。 遇到枯燥、困難的任務,孩子常會選擇逃避,或者嘗試了一會兒就選擇放棄。做事常常虎頭蛇尾,缺乏耐心,很難堅持到底,有始有終地完成一件事。 活潑好動,精力充沛,很難安靜地坐上一會兒,身體總會有很多小動作。上學后容易違反課堂紀律,被老師批評。 幼兒期孩子的世界很小,他們的認知有限,做一件事的時候,這件事就是他的全世界,他很投入不會去想更多其它。家長要提供安靜環境,不打擾孩子的投入,讓他保持專注的狀態,養成習慣后做事注意力會比較集中。 孩子做任何事都會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,很多父母看到很吃力,就自然而然去幫忙。如果只是替他完成,這種無意識的幫忙行為打亂了孩子內心正常秩序,再次遇到難題他總依賴于求助,根本不會靜下心來想辦法。 成人的想法和行動與孩子完全不是一個角度,有時在父母看來做某一件事不可理解,甚至覺得無聊沒有意義,也許孩子樂在其中,非常投入。這時候如果被父母阻止打斷,打斷的是一件父母看來無意義的小事,破壞的卻是孩子的專注力。